从塞北小镇到南海明珠他们正在被改变的生活
时间: 2024-06-08 01:48:25 | 作者: 下载华体育的APP
竹教鞭敲在水泥黑板上,“咚咚”地闷响;蜡纸上刻题,油墨推印出来的卷子,还带着清香的气味。这是孔祥义奶奶给他描述的他父亲年少求学的情景。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牧尔台镇,往北数十公里就是锡林郭勒盟大草原,一条铁轨穿过小镇,黄土飞扬的车行道两边,高矮错落的楼房,便是这个塞北集镇的中心。
在孔祥义父亲的青葱岁月,读书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但读书的条件却算不上好。那时候一二年级,语文数学不分科教学,老师用画苹果的方式教他们认数,教鞭在黑板上滑动,带着他们认识“a o e”。
孔祥义今年11岁,是内蒙古土牧尔台小学一名5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问题上,孔祥义与家人产生了分歧,他迷恋足球,有点荒废学业,作为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奶奶感到气愤又无奈,她想以孔祥义父辈的艰辛求学故事来感化孙儿,让他回心转意。
祖母的一片好心,孔祥义未必能懂。几十年时代变迁,时光的重叠中,许多事情正在发生改变。
土牧尔台,汉语意为“有铁的地方”,是内蒙古察右后旗乃至乌兰察布市北部的一个重要集镇,面积为560平方公里。曾经,土牧尔台是当地皮毛交易的重镇,贸易频繁,人丁兴旺。
每到暑期,镇里举办物质文化交流会时总是非常热闹。三村五里或者更远的人们,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或开着拖拉机涌来,熙熙攘攘。采购累了,人们就大喝两碗羊杂汤、吃上几张油饼,坐在阴凉地吃水果。等到晚上,大戏和歌舞团登场,更是锣鼓喧天,搬着板凳的、踩着自行车的,里三层外五层地听戏。
那时的土牧尔台,也是方圆几十里众多乡村的中转站。逢年过节,火车站台上总是人山人海。每当旅客下车出站时,站台口一排接站司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当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过这一片土地,人们的心思也变得活跃。过去乡亲们的收入大多数来源于种地、放牧,“靠天”吃饭,现在条件稍富裕的靠养殖业,买卖整羊和羊制品。
但由于产业转移和城镇化大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谋生,土牧尔台人口流失严重。现在整个镇非流动人口只有5000多人,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灰扑扑的小镇,街上寂寥的人流,单调贫乏的节奏,构成了这个镇的主色调。
土牧尔台小学是镇上唯一的村小,也是目前镇上最高的建筑。1950年,土牧尔台小学建校,最高峰时有1300多名学生,之后逐年递减,现在仅有182名学生,包括15名初中生。这182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
孔祥义更是特殊,5个月大时,父母离异,父亲前往呼和浩特打工,他跟奶奶相依为命。他并不羡慕别的同学有父母陪伴,父亲一年能回来两回,每次都会给他带礼物,他很知足,觉得“这样就挺好”。平时放学闲暇时,他会帮着奶奶打扫卫生,有心事也跟奶奶分享,两人的相处很融洽。
但是,在踢足球这件事上,他跟奶奶产生了分歧。奶奶认为,学习才是头等大事,踢足球会受伤,还让他成绩下降,发誓“活着就不让他踢”;但是孔祥义觉得,自己能兼顾学习和足球。
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由此上演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上课前、放学后,孔祥义经常偷偷去学校的操场踢球。时间一久,奶奶也察觉到了这事,就天天去逮他。祖孙俩的这场“斗法”,让老师也很为难。
转机在去年降临。以往,上课讲题需要老师亲自板书,板书费时间,黑板的容量也有限,现在学校引进了联想捐赠的智慧课堂,智慧大屏取代了投影仪和黑板,平板电脑代替了学生平时用的笔和本。全新的教学模式大幅度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孔祥义对课堂重新有了兴趣,土牧尔台小学的老师们上课也有了新气象。
“举个例子,以前20分钟只能做3道题,但现在20分钟也许能够实现5个。”土牧尔台小学的校长孙吉林介绍。
更新颖的上课模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土牧尔台小学的学生能够最终靠联想智慧云课堂下载大城市重点学校的题库,缩小教育差距成为可能。在平板上做题也更省时有趣,学生可以直接抢答,也可以互相给对方评分,还能评小红花,原本枯燥的课堂“活”了起来。老师一个问题抛下来,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全部举起了手,没有一个沉默不言。
科技走进土牧尔台小学,从细微的改变开始,润物无声地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文化知识殿堂的向往。
如今的孔祥义,对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成绩得到回升。在一次课堂测试中,数学还拿了一百分。踢足球也不再影响他的学习,谈到梦想,他信心满满地说,要提高足球技术,将来和朋友“一起拿世界杯”。
科技走进校园,孩子们以开放的姿态接收知识、升级认知方法,有效提升了学习能力,为高质量的乡村教育保驾护航。同时,科技让孩子们看得更高更远,拓宽了他们对于人生道路的多元想象。
当然,科技的魅力不仅限于此,让人从稚嫩到成熟,从走出迷茫到发现更大价值,科技赋予人类的不单是追逐美好生活的能力,也是个体命运趋向转变的灯塔。在无数的十字路口,曙光初现,指引前行,寻找自我的人生方向。
从一名四处漂泊的普工到成为智能工匠,宛俊龙的故事是科技助力找到人生方向的鲜明例证。
宛俊龙出生于合肥的农村,从小就在田间帮父母干农活。18岁中专毕业后,来到上海闯荡。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电脑代工厂的流水线台笔记本电脑键盘,干了三天手上磨的全是水泡,“想长新水泡手上都没地方了”。在这个岗位坚持了两个月后,宛俊龙就得到晋升,两年后他成为了产线组长。
但那时的宛俊龙,认为这个岗位已不能给他带来新东西,他选择了离职,然后进入一家电脑培训机构学习计算机管理。学了一年后,积蓄花得差不多,而且也没学到什么,又退学进了一家外企当喷漆工。一年后被裁员,他跟着三个室友去成都工地搬砖,日薪两百,一次要搬6到8块砖爬12楼,一天至少要搬20趟。“第一天下来腿都软了,转天上班的时候腿还一直在抖。”宛俊龙说。
在工地做了三个月后,他应聘去中国电信当销售,每天在各个写字楼间穿梭谈业务。之前的宛俊龙话很少,甚至有些孤僻,去做销售“纯属阴差阳错”,但入职第二个月他就成为了部门销售冠军。“很奇怪,我也不知道为啥,就是从当时我找到了自信,线年,宛俊龙回到合肥。在外漂泊多年,辗转几地换了很多份工作,年近30的宛俊龙有些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听说联想合肥产业基地(联宝科技)姑娘特别多,容易找对象,他就去面试了。顺利通过后,他成为一名流水线上的锁螺丝工。宛俊龙没想到,在联想,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刚入职时,宛俊龙每天要锁14000-16000颗螺丝,每天见到的人和事都是一模一样,他感觉很枯燥,这份工作似乎没什么意思。但是很快,这样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产线引进了锁螺丝机。而后,传统产线升级为智能水星线,锁螺丝机也进一步升级为全自动化的机械臂。
为了逐步提升自己,宛俊龙还报考了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的大专课程,专业跟计算机相关,未来他希望继续向上报考拿到本科学历。
宛俊龙的努力让他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如今的宛俊龙,已经成长为管理着12条产线和数百名工人的产线大组长。他带领团队多次突破产能记录,同时,凭借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他热情参加到产线的升级改造中,为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他在合肥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这艘曾经四处漂泊的游船,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
在时代的智能化浪潮中,宛俊龙从一名锁螺丝工成长为大国工匠。在与科技共生共进的过程中,他拥有了自己的璀璨人生。
珠海香洲区的谭奶奶,今年83岁,育有两儿一女,子女们身体不好,她特意从广州来珠海照料他们。但在家中意外摔倒后,她的身体大不如前,腿没力气,加上腰椎间盘突出,站久了会很辛苦,连照顾自己都成了难事。
能够舒适、有尊严地度过晚年,是许多老年人的期盼。在养老服务方面,有一个城市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最新一期《中国大中城市健康老龄化指数报告》中,珠海的养老水平排在中国38个大中城市的第一名,除了得天独厚的生态养老环境,也得益于珠海比较完善的养老体系。
罗仕燕每周会上门两次,周三、周六谭奶奶的儿子会来看她,其余大部分时间谭奶奶都一个人住在50平的小屋内。罗仕燕会提醒谭奶奶穿上联想的物联网穿戴设备,这个设备能对她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这个穿戴设备,能把老人的心率、心跳、血压、血糖、血脂等显示得清清楚楚。只要有一项指标不正常,我们这边就会报警。”珠海正圆的总经理王彦程介绍,如今,香洲区九街一镇8万多名老人的数据,都可以在他们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调取,通过数据的汇总和分析,指导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医养结合的机构模式上,珠海也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探索。联想搭建的智慧医疗平台,打通了珠海五院与养老机构的系统,作为五院养护中心的平沙镇社会福利中心,可以直接调取老人在五院的电子病历,全面掌握老人病史,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用科技赋能养老行业,联想也正在探索一种“城市健康合伙人”模式,用联想的终端技术和终端产品把政府、医院、康养机构、药品制造业以及更多的业内同行连接在一块,组成一个合伙人的范畴,共同去创造一种新的养老形态。
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每一个人都会随时代的发展在发生改变,伴随着每个领域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汇聚成社会的大江大海,这些单个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好证明。
正如冬奥会结束后,张艺谋发文说的那样:“普通人的每一步,似乎都微小、平凡、脚踏实地、不动声色,但远距离回望我们这一个国家走过的脚印,你会惊叹它洒脱、传奇、伟大、日新月异。”
有许多力量,正在改变中国。在这种种力量中,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正通过科技赋能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改变每一个个体的命运,守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个体也在与科技的同生共进中,拥有了走向未来的无限可能。